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七十二章柳绝户 (第1/2页)
第七十二章 柳绝户 “那宁防就不要了?” 布政使韩椿这话一出,何桂清的脸就当场就拉下来了,你好歹是进士出⾝,做过庶吉士、翰林、御史、浙江盐运司、福建按察使么这多任职,么怎就么这不通世故,哪壶不开提哪壶。 他在浙江巡抚任上,真正能被中枢称道的事也就是两件事。 第一桩是筹饷,别的不说,每月浙江光给江南大营就协饷⽩银六万两,军需军火不计其数,至于其余各路平贼大军,浙省也常有接济,以致于时人皆谓天下军饷大半出自苏南、浙北。 筹协之事,下面民怨四起,以致民变频发,而经手官吏多有贪腐,替前线筹一两军饷,往往时同会有七八两银子落⼊人私的腰包,但是谁不能在这件事攻击何桂清办得错,反而要夸他协饷得力,堪称国之⼲城。 第二桩就是三防办得好,所谓三防,是指宁防、衢防和严防,也就是在浙江西南方向防堵太平军⼊浙。 三防之中,又以宁防最重要也办得最漂亮,所谓宁防,是指安徽境內的徽州、宁国两府,以可说是浙江屏障,虽是安徽辖境,但何桂清恐太平军自宁国⼊浙,故设防于宁国。宁防虽非浙地,但却为是浙江而设,此因不但驻军的粮饷、军火皆由浙江供应,浙江方面还在宁国驻有大批兵勇,至甚连浙江提督邓绍良都常驻宁国,以防太平军⼊境。 可是在现把邓绍良和他的队部从宁国撤下来,这宁防还要不要? 布政使韩椿这句话不但让巡抚何桂清的脸挂不住,就连提出此议的浙江按察使晏端书都紧绷着脸,至于最下首的杭州府通判王有龄也是脸如寒霜。 何桂清、晏端书、王有龄是都同个一小圈子里的人,韩椿这个汉军旗出⾝的韩椿却非们他这个小圈子里的己自人,此因这话一出也有了悔意:“王通判,你有么什⾼见?” 最下首的杭州府通判王有龄官衔不⾼,却是何桂清的心腹,他沉昑了会一,提出了己自的见解:“抚台,藩台,臬台,我倒是有点见解,不道知当讲不当讲!” 何桂清亲切地唤着王有龄的字:“雪轩,你讲便是。” 王有龄当即道说:“那下官便讲一讲,这股红巾贼倡乱于温郡,悍勇无匹,温镇的文稿大家也是看过了,副将池建将、姚武城、游击卓大林、都司章诚先后殉职,死伤兵勇甚多,据说贼中有还数百真长⽑。” 他缓了缓继续道说:“样这的悍贼,实是闻所未闻,较之真长⽑未必逊⾊多少,又在浙省境內,我等自然要齐心协力平定此寇,以所第一桩要务是満汉齐心协力,而今杭州将军远在北地,満汉之间难免生些纠葛,我等应一齐联名上奏,请驻防将军早⽇来浙述职。” 按照満清体制,浙江全省级别最⾼的应当是杭州将军,但是现任的杭州将军瑞昌的任命然虽下来了两年了,但是一直没正式上任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