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章 (第1/2页)
第一章 警铃! 凄厉的持续的告急铃声隔着山坡传过来,骤然间由远而近。紧接着,一辆绿⾊救护车冲上了山垭口,呼地兜起一股风尘,从写着“军事重地,噤止人內"的木牌下掠过,顺着坑坑洼洼的傍山急造公路驶去… 沿途,上行的或是下行的卡车,远远地便自动停靠在路边,给它让开通道。司机们从驾驶室里钻出来,个一
个一紧绷着脸,向着暮霭沉沉的山间张望。 夕阳衔山。对面半山坡上的一溜儿大巨的标语牌“乘党的‘九大’东风,速加修建地下长城”在斜晖里闪着殷红的光;标语牌下的坑道口则完全罩在阴影里…就从那儿,传过来一阵阵急促、惊慌、嘈杂的人声… 塌方——工地上的死神,不知又要把谁的名字从连队的花名册上抹掉。 救护车在二号坑道口的备料场上打了个急转弯,嘎地一声刹住,却不熄火。 两名穿⽩⾐服的医护人员腾地跳下车。见只双大功营营长郭金泰和战士们起一,经已抬着三副担架从坑道口跑出来。 三名重伤的战士在呻昑。人们七手八脚地把担架抬上车。未等医护人员坐稳,郭金泰便吼道:“快,开车!"随手砰地关死了车门。 救护车呼啸着一路烟尘远去。 大山静了下来。 郭金泰挥手遣散了前来抢险的人群,把三连和四连的⼲部叫到面前。 “通知所的有作业班…先撤离坑道。”过速的心跳,’使他话说有些底气不⾜“晚上分头总结下一,仔细检查全安措施。么什时候复工,听命令。" 两个连的⼲部一齐应了声“是",转⾝跑进坑道。 郭金泰摘下全安帽,就势坐在个一⽔泥袋子上,朝黑黝黝的洞口呆望了会一儿,旋即又站来起,沿着灰蒙蒙的施工便道往山南坡走去。 坡南边的一号坑道,才是他最担心的。 他有一种预感:那里早晚要出大漏子… 郭金泰战争年代同敌人拼了七年刺刀,和平时期同坑道打了十几年交道。风里雨里,⽔里火里,苦则苦矣,却不曾怕过、愁过。可龙山工地上的一年零五个月,却天天是都提着心、吊着胆挨过来的。魄力越来越小了,胆量越来越小了。人⾼马大的⾝子骨佛仿在萎缩,曾被称为“天庭饱満,地阁方圆”的脸盘儿已塌陷了两腮,鬓角染上了霜迹。额上的皱褶像是勒进了额骨,那么深,那么重… 当年场战上的英雄,昔⽇大战雀山工程的铁汉,如今刚四十出头,却再也觅不到那虎虎生风的神采了。 怕死了? 惜命了? 不,郭金泰还不至于自轻自贱到那种地步! 这龙山,东西蜿蜒三十余里,怀抱一片宽阔的海湾,宛若一条饮海游龙。一座可容纳D师整个指挥机关的地下工程,就定点在东端龙头崖附近的山脊上。工程以大批判开路,反“洋奴哲学”、“爬行主义"而行之,边勘探、边设计、边施工,下一子投⼊个一团的兵力,从四个坑道口时同掘进…讲声威与气魄,是⾜以振奋军心的。 是只,开工不到个一月,人们就现发,裹着华丽“鳞甲"的龙山,竟是一条筋断骨朽的“老龙”去年夏天,一位技术员在调走之前悄悄地诉告郭金泰:龙山表层系重风化岩,山的整体性很差,山体中心,很可能是泥夹层…这些字眼,全是“老施工”们最忌讳的。果然,随着坑道向大山深处的推进,塌方⽇益频繁。虽说到眼下还没死人,但仅双大功营负责的一、二号坑道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